趣談玻璃聯

對 聯 是 寫 在 紙 上 、 布 上 , 或 刻 在 木 頭 上 、 柱 子 上 的 對 偶 語 句 , 多 掛 在 廳 堂 內 作 裝 飾 。 對 聯 從 律 詩 的 對 偶 句 演 化 而 來 , 分 上 聯 和 下 聯 , 聯 句 的 句 式 、 詞 性 和 平 仄 必 須 對 稱 。 除 了 一 般 的 對 聯 , 還 有 一 種 要 求 更 嚴 格 的 「 玻 璃 聯 」 , 連 字 形 也 要 對 稱 。 所 謂 玻 璃 聯 , 就 是 寫 在 玻 璃 上 的 對 聯 , 其 特 點 是 聯 句 文 字 從 正 面 看 、 反 面 看 均 可 , 意 思 不 變 。 玻 璃 聯 所 用 的 文 字 , 字 形 多 是 左 右 對 稱 的 , 例 如 「 大 」 、 「 文 」 、 「 因 」 、 「 天 」 等 字 , 都 是 正 看 反 看 皆 可 。

以 下 讓 我 們 看 看 兩 副 玻 璃 聯 :

 
1. 「 山 中 日 出 , 水 里 風 來 」 : 「 里 」 是 「 裏 」 的 簡 體 字 , 此 聯 共 八 個 字 , 每 個 字 的 字 形 大 致 上 都 是 左 右 對 稱 的 。
2. 「 田 中 生 白 玉 , 土 內 出 黃 金 」 : 除 了 句 式 、 詞 性 相 對 , 此 聯 十 個 字 中 , 大 部 分 字 的 字 形 都 是 左 右 對 稱 的 。

別 以 為 古 人 才 喜 歡 舞 文 弄 墨 , 對 聯 比 賽 也 是 現 在 的 節 慶 活 動 ( 例 如 農 曆 新 年 、 中 秋 節 的 節 慶 活 動 ) 之 一 呢 ! 早 前 遼 寧 營 口 市 就 有 一 個 徵 聯 活 動 , 上 聯 是 : 「 山 水 田 林 , 至 營 口 宜 賞 美 景 」 。 參 賽 者 費 盡 心 思 擬 設 下 聯 , 其 中 一 個 獲 獎 作 品 為 : 「 蠶 桑 米 果 , 出 蓋 縣 富 甲 關 東 」 。 這 個 下 聯 不 但 句 式 、 詞 性 與 上 聯 相 對 , 還 讚 美 了 當 地 的 富 饒 , 實 屬 佳 作 。 如 果 你 懂 得 寫 簡 體 字 , 更 會 發 現 此 聯 所 用 文 字 的 字 形 多 是 左 右 對 稱 , 可 以 成 為 一 副 玻 璃 聯 呢 !

下 次 欣 賞 對 聯 時 , 不 妨 多 留 意 聯 中 文 字 的 字 形 , 說 不 定 可 以 把 它 寫 在 玻 璃 上 賞 玩 呢 。

「棺材」也有受歡迎的時候

「 棺 材 」 令 人 聯 想 到 死 亡 , 不 少 人 對 它 都 很 忌 諱 。 以 前 北 京 有 一 個 名 叫 「 官 菜 園 」 的 地 方 , 由 於 「 官 菜 」 與 「 棺 材 」 的 讀 音 相 近 , 意 思 不 吉 利 , 後 來 就 改 稱 「 官 園 」 和 「 菜 園 街 」 。

不 過 , 陰 森 可 怖 的 「 棺 材 」 也 有 受 歡 迎 的 時 候 。 「 棺 材 」 的 諧 音 是 「 官 財 」 , 有 「 升 官 發 財 」 的 好 寓 意 , 迷 信 的 人 往 往 借 用 它 來 求 取 功 名 利 祿 , 「 抱 財 土 」 就 是 其 中 一 例 。 在 某 些 農 村 裏 , 遇 有 喪 事 , 村 民 會 從 墳 坑 裏 抓 一 把 土 , 抱 在 懷 裏 跑 回 家 , 撒 在 自 家 的 床 下 , 這 就 是 「 抱 財 土 」 的 習 俗 。 埋 棺 材 的 土 令 人 聯 想 到 有 財 氣 的 土 , 人 們 於 是 歡 歡 喜 喜 的 抱 著 它 回 家 收 藏 , 祈 求 財 運 亨 通 。

唐 朝 段 成 式 的 筆 記 小 說 集 《 酉 陽 雜 俎 》 , 記 載 了 另 一 個 跟 棺 材 有 關 的 古 怪 習 俗 : 「 近 代 喪 禮 , 初 死 內 棺 , 而 截 亡 人 衣 後 幅 留 之 。 」 意 思 是 有 人 截 取 棺 內 死 者 的 衣 衫 後 幅 來 收 藏 。 為 甚 麼 要 這 樣 做 呢 ? 原 來 這 又 是 諧 音 作 怪 。 棺 材 內 的 死 者 的 衣 衫 「 棺 衣 」 代 表 「 官 衣 」 , 而 衣 衫 後 幅 就 代 表 「 後 福 」 , 不 單 象 徵 了 升 官 , 還 代 表 後 人 享 福 呢 !

柳 州 棺 木 名 聞 天 下 , 當 地 有 袖 珍 棺 材 出 售 , 是 熱 門 的 送 禮 佳 品 。 「 棺 材 」 是 吉 是 凶 , 看 來 真 的 要 取 決 於 收 禮 人 的 心 態 了 !

古人的見面禮儀

中 國 有 「 禮 義 之 邦 」 之 稱 , 古 人 對 「 禮 」 尤 為 重 視 。 以 下 介 紹 的 幾 種 禮 節 , 你 聽 說 過 沒 有 ?
 
1. 拱 : 即 兩 手 在 胸 前 相 抱 , 表 示 敬 意 。 《 禮 記 ‧ 曲 禮 上 》 : 「 遭 先 生 於 道 , 趨 而 進 , 正 立 拱 手 。 」 便 是 形 容 雙 手 抱 於 胸 前 , 恭 敬 地 站 立 的 姿 勢 。 成 語 「 拱 手 相 讓 」 中 的 「 拱 手 」 也 是 指 這 種 動 作 , 意 思 是 把 自 己 的 東 西 讓 予 他 人 。
2. 揖 : 音 泣 , 動 作 跟 拱 手 相 若 , 是 古 代 賓 主 相 見 時 常 用 的 禮 儀 。 《 論 語 ‧ 八 佾 第 三 》 : 「 君 子 無 所 爭 , 必 也 射 乎 。 揖 讓 而 升 , 下 而 飲 , 其 爭 也 君 子 。 」 意 思 是 君 子 與 世 無 爭 , 他 們 的 競 爭 只 會 出 現 在 射 箭 比 賽 中 。 雙 方 會 行 揖 讓 之 禮 , 請 對 方 先 登 堂 , 比 賽 後 又 會 作 揖 飲 酒 , 可 見 這 種 競 賽 是 很 有 禮 貌 的 。
3. 拜 : 初 指 兩 手 在 胸 前 拱 合 , 頭 向 前 俯 , 額 觸 雙 手 再 彎 腰 的 動 作 ; 後 來 亦 指 屈 膝 叩 頭 , 是 表 示 敬 意 的 禮 節 。 《 鴻 門 宴 》 : 「 噲 拜 謝 , 起 , 立 而 飲 之 。 」 內 容 是 說 項 羽 賜 酒 , 劉 邦 的 愛 將 樊 噲 不 敢 推 辭 , 跪 拜 以 謝 酒 , 然 後 站 起 來 就 將 酒 一 飲 而 下 , 此 處 的 「 拜 」 就 是 屈 膝 叩 頭 的 謝 禮 。 為 區 別 「 拜 」 的 兩 種 意 思 , 後 來 又 有 「 拜 手 」 一 詞 , 專 指 拱 手 彎 腰 而 不 下 跪 的 動 作 。
4. 頓 首 : 即 跪 地 叩 頭 , 多 用 以 表 達 下 級 對 上 級 的 敬 意 。 這 個 詞 也 可 用 於 書 信 的 開 頭 或 結 尾 , 以 示 尊 崇 對 方 。 《 與 陳 伯 之 書 》 : 「 遲 頓 首 。 陳 將 軍 足 下 無 恙 , 幸 甚 幸 甚 …… 丘 遲 頓 首 。 」 《 與 陳 伯 之 書 》 是 招 降 信 , 作 者 丘 遲 以 「 頓 首 」 作 為 信 的 開 頭 及 結 尾 , 表 現 了 對 收 信 者 的 敬 意 , 亦 顯 示 了 自 己 勸 降 的 誠 意 。

今 天 , 這 些 古 代 的 繁 文 縟 節 大 多 簡 化 了 。 只 要 大 家 能 做 到 將 心 比 心 , 互 相 尊 重 , 就 已 經 是 最 大 的 「 禮 」 了 。

烏紗帽的故事

看 反 映 官 場 百 態 的 古 裝 電 視 劇 集 , 我 們 常 會 聽 到 「 保 住 頭 頂 烏 紗 」 、 「 烏 紗 不 保 」 等 對 白 。 你 知 道 烏 紗 是 甚 麼 嗎 ? 它 跟 官 位 又 有 甚 麼 關 係 ?

烏 紗 即 是 烏 紗 帽 , 是 一 種 以 黑 紗 製 成 的 帽 子 。 早 在 東 晉 時 期 , 已 有 朝 廷 官 員 戴 這 種 帽 子 。 南 朝 時 , 一 個 名 叫 劉 休 仁 的 人 製 造 了 一 種 半 透 明 的 黑 紗 帽 子 , 同 樣 稱 作 「 烏 紗 帽 」 , 並 在 民 間 流 行 起 來 。 當 時 , 不 論 官 民 貧 富 皆 可 戴 烏 紗 帽 , 這 種 帽 子 還 未 成 為 官 員 的 象 徵 。

隋 朝 官 員 也 戴 烏 紗 帽 , 而 且 有 等 級 的 分 別 。 隋 煬 帝 時 , 官 員 的 帽 子 上 有 珠 飾 , 而 珠 子 的 多 少 按 官 位 的 高 低 而 定 : 一 品 官 為 最 高 級 的 官 員 , 帽 上 有 九 顆 珠 子 , 二 品 有 八 顆 , 三 品 有 七 顆 , 如 此 類 推 。 六 品 以 下 官 員 的 帽 子 上 則 一 律 沒 有 珠 飾 。

到 了 明 朝 , 烏 紗 帽 才 正 式 成 為 官 員 的 「 專 利 」 。 《 明 史 ‧ 輿 服 志 》 : 「 洪 武 三 年 定 , 凡 上 朝 視 事 , 以 烏 紗 帽 , 團 領 衫 , 束 帶 為 公 服 。 」 烏 紗 帽 成 為 官 員 的 專 有 服 飾 , 一 般 百 姓 不 能 穿 戴 , 而 烏 紗 亦 逐 漸 成 為 官 位 的 象 徵 。

那 麼 「 烏 紗 不 保 」 的 說 法 又 從 何 而 來 ? 原 來 皇 帝 罷 免 官 員 時 , 會 立 即 沒 收 他 的 烏 紗 帽 , 象 徵 收 回 他 的 官 銜 和 權 力 。 因 此 , 人 們 以 「 烏 紗 不 保 」 來 代 表 保 不 住 官 職 。 認 識 了 這 種 「 官 場 文 化 」 , 下 次 你 看 古 裝 電 視 劇 時 就 不 會 一 頭 霧 水 了 。

姓氏的源流──以官職為姓

姓 氏 代 表 了 一 個 家 族 的 血 緣 關 係 , 是 祖 先 留 給 我 們 的 「 遺 產 」 。 我 們 探 究 姓 氏 的 來 源 , 就 能 了 解 自 己 的 祖 先 多 一 點 。 假 如 你 姓 司 徒 、 司 馬 、 司 空 或 者 司 寇 , 你 的 祖 先 就 很 可 能 是 聲 名 顯 赫 的 大 人 物 , 因 為 這 幾 個 姓 氏 的 來 源 , 都 與 古 代 的 官 職 有 關 。

要 了 解 這 幾 個 複 姓 的 來 源 , 可 以 先 由 「 司 」 字 說 起 。 根 據 《 中 華 新 詞 典 》 , 「 司 」 可 解 作 「 掌 管 」 。 為 了 表 示 官 員 所 掌 管 的 不 同 職 務 , 不 少 古 代 官 職 都 以 「 司 」 字 組 合 而 成 。 例 如 「 司 徒 」 , 就 是 負 責 教 化 民 眾 和 處 理 行 政 事 務 的 官 員 , 相 傳 在 堯 、 舜 時 期 已 設 有 這 個 職 位 。 到 了 夏 、 商 、 周 等 朝 代 , 司 徒 更 是 六 卿 之 一 , 稱 為 「 地 官 大 司 徒 」 , 職 位 相 當 於 宰 相 。 在 春 秋 時 期 , 列 國 亦 多 設 有 這 個 官 職 。 後 來 , 擔 任 司 徒 的 官 員 的 子 孫 , 就 自 以 司 徒 為 姓 了 。 另 外 , 也 有 說 法 指 舜 的 子 孫 以 祖 先 的 官 職 作 姓 , 因 為 舜 曾 當 司 徒 , 負 責 管 理 土 地 事 務 。

「 司 馬 」 這 個 姓 氏 也 跟 官 職 有 關 。 周 宣 王 時 , 程 伯 休 甫 被 任 命 為 司 馬 , 負 責 掌 管 國 家 軍 隊 、 佐 政 輔 國 。 後 來 他 立 下 大 功 , 周 王 室 允 許 他 以 官 職 為 姓 , 於 是 開 始 有 「 司 馬 」 這 個 姓 氏 。 司 馬 家 族 中 有 不 少 傑 出 人 物 , 如 司 馬 遷 和 司 馬 光 , 兩 人 皆 為 著 名 的 史 學 家 , 分 別 著 有 《 史 記 》 和 《 資 治 通 鑑 》 。

「 司 空 」 這 個 官 職 自 堯 帝 開 始 設 有 , 但 歷 代 的 職 務 不 同 。 堯 舜 時 代 的 司 空 負 責 治 理 水 土 , 西 周 的 司 空 負 責 建 築 工 程 、 製 造 器 械 和 監 督 手 工 業 奴 隸 。 到 漢 成 帝 時 , 司 空 則 變 成 主 管 囚 徒 的 官 員 。 「 司 寇 」 一 職 與 漢 代 司 空 的 職 務 相 近 , 也 是 掌 管 治 安 刑 獄 。 司 寇 本 是 複 姓 , 後 來 又 分 別 成 為 司 、 寇 兩 個 單 姓 。

姓 氏 的 背 後 大 有 文 章 , 如 果 你 也 想 了 解 自 己 的 祖 宗 淵 源 , 就 找 些 有 關 百 家 姓 的 書 籍 來 看 看 吧 !

「唾面自乾」與「摸稜兩可」──成語中的官場文化

唐 代 有 一 位 著 名 的 宰 相 , 名 叫 婁 師 德 。 武 則 天 當 政 時 , 他 深 得 武 氏 器 重 。 究 竟 他 有 甚 麼 本 事 呢 ? 看 看 以 下 的 故 事 , 你 或 可 略 知 一 二 。

有 一 次 , 婁 師 德 的 弟 弟 要 到 代 州 當 刺 史 。 臨 行 前 , 婁 師 德 對 他 說 : 「 哥 哥 不 才, 卻 能 位 居 宰 相 。 今 日 你 又 當 上 刺 史 , 定 會 招 人 嫉 妒 , 你 得 小 心 謹 慎 , 免 招 禍 害 , 不 要 辜 負 父 母 生 養 之 恩 。 」 弟 弟 長 跪 回 答 說 : 「 今 後 別 人 把 唾 沬 往 我 臉 上 吐 , 我 亦 不 吭 一 聲 , 輕 輕 擦 掉 算 了 。 常 常 以 此 警 惕 , 哥 哥 不 要 擔 憂 。 」 你 猜 婁 師 德 的 反 應 怎 樣 ? 他 說 : 「 這 正 是 我 的 憂 慮 呀 ! 別 人 發 怒 , 才 往 你 臉 上 吐 唾 沫 。 你 把 它 擦 掉 , 不 就 是 表 示 厭 惡 嗎 ? 不 如 笑 著 承 受 , 讓 它 自 然 乾 下 來 。 」 古 人 說 「 宰 相 肚 裏 可 撐 船 」 , 有 這 般 海 量 , 難 怪 婁 師 德 當 得 上 宰 相 。

同 樣 在 武 則 天 時 代 , 有 另 一 位 仕 途 通 達 的 宰 相 , 叫 蘇 味 道 , 他 也 有 獨 特 的 處 事 方 法 。 《 舊 唐 書 ‧ 蘇 味 道 傳 》 說 他 「 處 事 不 欲 決 斷 明 白 , 若 有 錯 誤 , 必 貽 咎 譴, 但 摸 稜 以 持 兩 端 可 矣 。 」 凡 事 不 表 明 態 度 , 就 像 摸 著 東 西 的 稜 角 , 手 隨 時 可 以 掉 到 任 何 一 邊 。 這 樣 , 出 了 亂 子 自 然 不 需 負 責 。 ( 「 摸 稜 兩 可 」 現 在 多 寫 成 「 模 稜 兩 可 」 , 「 摸 」 「 模 」 兩 可 , 不 要 矯 枉 過 正 。 )

其 實 以 上 兩 位 宰 相 , 都 不 是 禍 國 殃 民 的 庸 相 , 只 是 生 於 武 則 天 的 酷 吏 政 治 下 , 朝 官 宰 相 動 輒 遭 殺 身 之 禍 , 不 得 不 萬 事 小 心 。 不 過 , 為 官 者 「 摸 稜 兩 可 」 , 逃 避 責 任 , 對 國 家 社 會 始 終 無 益 。 做 官 的 當 然 也 不 必 「 唾 面 自 乾 」 , 埋 沒 尊 嚴 , 但 也 不 能 一 點 質 疑 都 受 不 了 , 沒 有 聆 聽 反 對 意 見 的 器 量 。

成 語 是 中 國 語 言 的 精 髓 , 每 個 成 語 都 包 含 豐 富 的 內 容 。 如 果 我 們 多 加 注 意 , 還 能 從 中 看 出 一 些 古 代 的 文 化 現 象 和 古 人 的 生 活 習 慣 。 你 能 解 答 以 下 與 成 語 有 關 的 問 題 嗎 ?

 
信 口 雌 黃 : 雌 黃 有 甚 麼 用 ? 我 們 現 在 用 甚 麼 代 替 它 ?
弄 璋 之 喜 : 古 人 生 孩 子 有 甚 麼 風 俗 ? 這 種 風 俗 反 映 了 甚 麼 社 會 情 況 ?
月 旦 人 物 : 月 旦 人 物 是 甚 麼 時 代 的 社 會 風 氣 ?
雁 塔 題 名 : 甚 麼 人 才 能 雁 塔 題 名 ? 這 種 舉 動 在 甚 麼 時 代 流 行 ?
蟾 宮 折 桂 : 除 了 嫦 娥 之 外 , 古 人 還 相 信 月 亮 裏 有 甚 麼 ?
手 執 牛 耳 : 牛 耳 真 的 比 其 他 動 物 的 耳 朵 貴 重 嗎 ?
牝 雞 司 晨 : 牝 雞 為 甚 麼 不 可 以 司 晨 ?

古人的名字

筆 者 曾 經 聽 過 這 樣 一 個 笑 話 ︰ 在 某 場 合 的 問 答 遊 戲 環 節 中 , 主 持 人 問 ︰ 「 『 但 願 人 長 久 , 千 里 共 嬋 娟 』 這 兩 句 詞 的 作 者 是 誰 ? 」 參 加 者 答 ︰ 「 蘇 東 坡 。 」 主 持 人 看 一 看 手 中 的 答 案 , 宣 布 ︰ 「 答 錯 了 。 正 確 答 案 是 蘇 軾 。 」 現 場 各 人 嘩 然 。 為 甚 麼 呢 ? 因 為 蘇 軾 , 字 子 瞻 , 號 東 坡 居 士 , 蘇 東 坡 就 是 蘇 軾 。

古 人 的 稱 呼 比 較 複 雜 。 除 了 名 、 字 , 往 往 還 有 別 號 、 官 稱 等 , 同 一 個 人 會 有 幾 種 稱 呼 。 如 果 我 們 不 了 解 這 些 , 就 很 容 易 鬧 笑 話 。 以 下 , 讓 我 們 來 了 解 一 下 古 人 名 與 字 的 關 係 。

古 人 出 生 三 個 月 以 後 由 父 親 取 名 , 字 則 是 長 大 後 才 取 的 。 名 是 幼 時 在 家 供 長 輩 稱 呼 用 的 , 成 年 之 後 要 進 入 社 會 , 就 得 另 起 一 個 名 ( 也 就 是 字 ) , 供 平 輩 和 晚 輩 稱 呼 。 那 甚 麼 時 候 才 算 成 年 呢 ? 原 來 , 在 古 時 男 子 二 十 歲 會 舉 行 「 冠 禮 」 , 結 髮 加 冠 , 表 示 成 人 ; 女 子 則 在 十 五 歲 舉 行 「 笄 禮 」 , 結 髮 加 笄 , 表 示 成 人 許 嫁 。 字 , 是 那 個 時 候 才 取 的 。 由 此 , 我 們 可 以 知 道 , 尊 稱 、 敬 稱 和 卑 幼 者 對 尊 長 者 要 稱 字 , 自 稱 、 謙 稱 和 尊 長 者 對 卑 幼 者 要 稱 名 ; 平 輩 之 間 , 除 相 熟 的 朋 友 可 以 不 拘 禮 法 稱 名 之 外 , 一 般 要 稱 字 , 否 則 , 稱 名 道 姓 , 直 呼 其 名 , 就 是 不 禮 貌 和 不 尊 重 對 方 的 表 現 。

字 由 名 衍 生 而 來 , 所 以 字 與 名 往 往 有 一 定 的 聯 繫 。 概 括 而 言 , 名 和 字 的 關 係 最 常 見 的 有 以 下 四 種 ︰

一 是 同 義 互 訓 。 這 是 說 名 與 字 的 意 義 相 同 , 或 者 可 以 互 相 訓 釋 。 例 如 孔 子 的 學 生 宰 予 字 「 子 我 」 , 班 固 字 「 孟 堅 」 , 諸 葛 亮 字 「 孔 明 」 。 其 中 的 「 予 」 與 「 我 」 、 「 固 」 與 「 堅 」 、 「 亮 」 與 「 明 」 , 都 是 同 義 的 。

二 是 反 義 相 對 。 例 如 孔 子 的 另 一 個 學 生 端 木 賜 字 「 子 貢 」 , 唐 宋 八 大 家 之 一 的 韓 愈 字 「 退 之 」 , 宋 代 著 名 理 學 家 朱 熹 字 「 元 晦 」 。 「 賜 」 與 「 貢 」 、 「 愈 」 與 「 退 」 、 「 熹 」 與 「 晦 」 , 都 是 意 義 相 反 的 。

三 是 相 關 聯 想 。 例 如 孔 子 的 另 一 個 學 生 冉 求 字 「 子 有 」 , 就 是 取 自 「 求 而 有 」 的 意 思 ; 唐 代 詩 人 白 居 易 字 「 樂 天 」 , 取 自 「 樂 天 」 才 能 「 居 易 」 的 意 思 , 大 家 以 後 千 萬 別 要 把 白 居 易 的 「 易 」 讀 成 交 「 易 」 的 「 易 」 了 。 蘇 軾 字 「 子 瞻 」 , 則 取 憑 軾 ( 軾 是 古 代 車 廂 前 面 用 來 做 扶 手 的 橫 木 ) 瞻 望 的 意 思 。

四 是 原 名 變 化 。 例 如 唐 代 大 詩 人 李 白 字 「 太 白 」 , 杜 牧 字 「 牧 之 」 , 秦 檜 字 「 會 之 」 等 等 。

名 與 字 除 了 用 作 人 的 稱 呼 外 , 另 一 個 重 要 的 作 用 就 是 能 夠 表 示 人 在 家 族 中 的 行 輩 。 表 示 同 輩 關 係 最 常 見 的 形 式 是 在 名 或 字 中 共 用 一 個 字 , 這 種 取 名 形 式 至 今 仍 然 流 行 。 如 果 是 單 字 的 話 , 則 可 共 用 同 一 個 偏 旁 , 例 如 蘇 軾 、 蘇 轍 兄 弟 , 都 用 了 「 車 」 字 旁 。 此 外 , 同 輩 之 間 還 要 反 映 出 先 後 次 序 。 先 秦 時 一 般 在 名 的 前 面 加 上 孟 ( 伯 、 長 ) 、 仲 、 叔 、 季 來 表 示 。 例 如 伯 夷 、 叔 齊 兩 兄 弟 , 伯 夷 是 兄 , 叔 齊 為 弟 ; 孔 丘 ( 即 孔 子 ) 字 仲 尼 , 表 示 了 孔 子 排 行 老 二 。 到 了 唐 代 , 則 以 數 字 直 接 表 示 長 幼 次 序 , 稱 為 行 第 。 例 如 高 適 《 人 日 寄 杜 二 拾 遺 》 中 的 「 杜 二 」 是 指 杜 甫 , 白 居 易 《 與 元 九 書 》 的 「 元 九 」 指 元 稹 , 韓 愈 《 同 水 部 張 員 外 籍 曲 江 春 游 寄 白 二 十 二 舍 人 》 的 「 白 二 十 二 」 指 白 居 易 。 再 如 , 李 白 又 稱 李 十 二 , 韓 愈 是 韓 十 八 , 柳 宗 元 是 柳 八 等 等 , 都 是 直 接 以 數 字 表 示 他 們 的 行 第 的 稱 呼 。

猜燈謎

同 學 們 , 你 知 道 剛 過 去 的 星 期 六 是 甚 麼 節 日 嗎 ? 不 錯 , 那 是 農 曆 正 月 十 五 ── 元 宵 節 , 也 是 我 國 的 「 情 人 節 」 。 提 起 元 宵 節 , 你 會 想 到 甚 麼 ? 吃 湯 圓 ? 猜 燈 謎 ?

你 試 過 猜 燈 謎 嗎 ? 「 燈 謎 」 就 是 在 燈 上 粘 貼 謎 條 , 讓 人 們 一 邊 賞 燈 , 一 邊 猜 謎 。 一 般 來 說 , 燈 謎 是 由 謎 面 ( 題 目 ) 、 謎 目 ( 猜 射 的 範 圍 ) 和 謎 底 ( 謎 題 的 答 案 ) 三 部 分 所 組 成 。

不 少 人 認 為 燈 謎 很 難 猜 。 其 實 只 要 掌 握 其 法 , 就 很 容 易 猜 出 謎 底 。 以 下 介 紹 數 種 常 用 的 猜 射 方 法 讓 你 參 考 :

 
1. 正 扣 法 : 是 從 謎 面 文 義 的 正 面 方 向 聯 想 謎 底 。
例 : 服 ( 猜 唐 詩 一 句 )
謎 底 : 身 上 衣 裳 口 中 食 。 ( 將 「 服 」 作 名 詞 解 為 「 身 上 衣 裳 」 , 作 動 詞 則 為 「 口 中 食 」 )

 
2. 反 扣 法 : 是 從 謎 面 文 義 的 反 面 方 向 聯 想 謎 底 。
例 : 挑 嫩 的 ( 猜 一 作 家 )
謎 底 : 老 舍 。 ( 「 嫩 」 、 「 老 」 為 反 義 詞 , 從 反 方 向 去 想 , 即 「 老 的 舍 去 」 , 就 是 嫩 )

 
3. 象 形 法 : 以 漢 字 的 象 形 特 點 聯 想 出 謎 底 。
例 : 一 彎 新 月 帶 三 星 ( 猜 一 字 )
謎 底 : 心 。 ( 把 「 」 當 作 新 月 , 三 點 則 當 作 三 顆 星 星 )

 
4. 增 損 法 : 利 用 漢 字 的 特 點 , 加 、 減 謎 面 文 字 結 構 的 部 分 得 出 謎 底 。
例 : 少 一 些 , 再 少 一 些 ( 猜 一 字 )
謎 底 : 此 。 ( 把 「 些 」 字 減 一 畫 , 再 減 一 畫 , 便 得 出 「 此 」 字 )

 
5. 離 合 法 : 用 分 拆 或 合 併 漢 字 結 構 部 分 的 方 法 得 出 謎 底 。
例 : 合 二 而 一 ( 猜 一 字 )
謎 底 : 面 。 ( 將 「 二 而 一 」 三 字 組 合 起 來 便 得 出 「 面 」 字 )

 
6. 漏 字 法 : 謎 面 上 有 意 漏 掉 某 些 字 或 詞 , 猜 謎 時 針 對 所 漏 掉 的 字 或 詞 聯 想 出 謎 底 。
例 : 金 銀 銅 鐵 ( 猜 一 地 名 )
謎 底 : 無 錫 。

 
7. 頓 讀 法 : 將 謎 底 的 詞 句 用 標 點 斷 開 , 使 原 義 與 頓 讀 後 的 語 義 截 然 不 同 。
例 : 謝 絕 參 觀 ( 猜 一 四 字 常 用 語 )
謎 底 : 不 同 意 見 。 ( 將 「 不 同 意 見 」 頓 讀 為 「 不 同 意 , 見 」 , 即 扣 緊 「 謝 絕 」 和 「 參 觀 」 兩 詞 的 意 思 )

 
8. 用 典 法 : 借 用 古 代 成 語 典 故 、 寓 言 傳 說 或 歷 史 掌 故 來 猜 出 謎 底 。
例 :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( 猜 一 成 語 )
謎 底 : 無 與 倫 比 。 ( 謎 面 是 李 白 詩 《 贈 汪 倫 》 的 第 三 句 , 謎 底 就 是 由 詩 的 最 後 一 句 「 不 及 汪 倫 送 我 情 」 引 申 出 來 )

 
9. 方 位 法 : 根 據 謎 面 所 示 的 方 位 , 將 謎 面 中 有 關 字 的 偏 旁 或 筆 畫 作 相 應 處 置 , 得 出 謎 底 。
例 : 日 月 自 西 東 ( 猜 一 字 )
謎 底 : 明 。 ( 「 明 」 字 的 「 日 」 在 左 為 西 , 「 月 」 在 右 為 東 )

 
10. 運 算 法 : 使 謎 面 和 謎 底 上 的 數 字 通 過 計 算 變 換 、 會 意 得 出 謎 底 。
例 : 五 十 四 歲 ( 猜 一 宋 人 )
謎 底 : 陸 九 齡 。 ( 「 陸 」 即 「 六 」 , 六 乘 九 是 五 十 四 ; 「 齡 」 指 年 齡 , 緊 扣 謎 面 的 「 歲 」 )

 

是 不 是 很 有 趣 呢 ? 你 也 可 試 試 運 用 以 上 解 謎 的 方 法 來 猜 下 面 五 個 燈 謎 , 考 考 自 己 。
1. 平 地 蓋 起 三 層 樓 ( 猜 一 字 )
2. 楚 人 求 劍 ( 猜 一 美 術 品 種 )
3. 男 人 潛 水 ( 猜 一 地 理 名 詞 )
4. 婚 姻 法 ( 猜 一 數 學 名 詞 )
5. 新 書 , 讀 好 書 ( 猜 一 成 語 )

猜 到 了 沒 有 ? 讓 我 們 看 看 謎 底 吧 。
 
1. 此 題 可 用 「 象 形 法 」 猜 射 。 謎 底 是 : 且 。 在 下 面 加 一 畫 表 示 地 平 線 , 在 上 面 的 部 分 便 是 三 層 樓 房 , 甚 具 形 態 。
2. 這 個 謎 面 可 用 「 用 典 法 」 猜 射 。 謎 面 用 了 成 語 「 刻 舟 求 劍 」 的 典 故 。 謎 底 是 : 浮 水 印 木 刻 。
3. 此 題 可 用 「 頓 讀 法 」 猜 射 。 「 漢 」 即 男 子 漢 , 「 潛 水 」 可 意 會 為 在 「 水 下 游 」 。 謎 底 是 : 漢 水 下 游 。
4. 此 題 可 用 「 正 扣 法 」 猜 射 。 「 婚 姻 」 與 「 結 合 」 同 義 , 而 「 法 」 又 可 解 作 「 律 」 。 謎 底 就 是 : 結 合 律 。
5. 此 題 可 用 「 反 扣 法 」 猜 射 。 謎 底 是 : 不 念 舊 惡 。 謎 面 的 「 讀 」 跟 謎 底 的 「 念 」 同 義 相 關 , 「 新 」 與 「 舊 」 、 「 好 」 與 「 惡 」 作 反 義 入 扣 , 「 不 」 字 在 謎 底 作 否 定 的 意 思 , 與 謎 面 的 含 義 沒 有 排 斥 。

掌 握 了 以 上 猜 燈 謎 的 方 法 , 下 年 的 元 宵 節 , 你 也 可 大 顯 身 手 了 。

總把新桃換舊符

又 到 了 「 一 元 復 始 」 的 春 節 了 , 孩 子 們 到 了 春 節 就 心 花 怒 放 , 除 了 可 以 穿 新 衣 、 吃 糖 果 外 , 還 可 以 隨 爸 爸 媽 媽 到 親 友 處 拜 年 , 收 到 不 少 紅 封 包 呢 ! 在 古 代 記 述 過 年 的 作 品 中 , 常 常 有 「 桃 符 」 這 個 名 詞 , 這 是 甚 麼 呢 ?

提 到 桃 符 , 你 或 許 不 認 識 , 可 是 說 到 「 春 聯 」 , 相 信 你 一 定 見 過 。 不 少 人 認 為 春 聯 是 由 桃 符 演 變 而 來 的 。 早 在 秦 漢 時 期 , 我 國 民 間 已 有 「 掛 桃 符 」 的 習 俗 。 據 《 淮 南 子 》 記 載 , 桃 符 是 用 一 寸 寬 、 七 八 寸 長 的 桃 木 做 的 , 上 面 寫 上 傳 說 中 降 鬼 大 神 神 荼 ( 粵 音 伸 舒 ) 、 鬱 壘 ( 粵 音 屈 律 ) 的 名 字 , 或 繪 上 他 們 的 形 象 。 懸 掛 的 方 法 是 「 左 神 荼 、 右 鬱 疊 」 。 古 人 認 為 這 樣 可 以 驅 邪 治 鬼 , 趨 吉 避 凶 。

那 麼 桃 符 為 甚 麼 會 演 變 成 春 聯 呢 ? 五 代 時 , 後 蜀 君 主 孟 昶 曾 親 自 題 了 一 聯 : 「 新 年 納 餘 慶 , 嘉 節 號 長 春 」 , 文 人 雅 士 紛 紛 仿 效 , 題 春 聯 的 風 氣 漸 漸 盛 行 起 來 。 宋 代 王 安 石 《 元 日 》 一 詩 : 「 爆 竹 聲 中 一 歲 除 , 春 風 送 暖 入 屠 蘇 ; 千 門 萬 戶 曈 曈 日 , 總 把 新 桃 換 舊 符 。 」 正 說 明 這 個 習 俗 流 行 的 程 度 。 不 過 要 到 了 明 代 , 桃 符 才 真 正 稱 為 春 聯 。 明 太 祖 曾 下 旨 , 公 卿 士 庶 家 在 除 夕 時 , 「 門 口 須 加 春 聯 一 副 , 帝 微 行 出 觀 。 」 這 時 人 們 已 把 春 聯 寫 在 紅 紙 上 。 得 到 皇 帝 的 提 倡 , 貼 春 聯 自 然 成 為 風 尚 。 在 香 港 , 由 於 居 住 環 境 擠 迫 , 掛 春 聯 的 習 俗 並 不 算 流 行 。 不 過 人 們 過 年 時 都 喜 歡 貼 上 寫 有 吉 利 話 語 的 「 揮 春 」 。

說 到 「 吉 利 」 , 還 要 提 提 大 家 過 年 時 要 注 意 言 行 舉 止 。 在 團 年 的 時 候 , 有 幾 道 菜 一 定 少 不 了 , 就 是 「 魚 」 , 象 徵 「 年 年 有 餘 」 ; 「 韭 菜 」 , 象 徵 「 長 長 久 久 」 ; 「 菜 頭 」 , 象 徵 「 彩 頭 」 ; 「 髮 菜 蠔 豉 」 , 象 徵 「 發 財 好 市 」 。 此 外 , 飯 後 我 們 還 要 吃 「 湯 圓 」 和 「 年 糕 」 , 你 能 猜 到 箇 中 原 因 嗎 ? 至 於 我 們 到 別 人 家 中 拜 年 , 可 以 送 「 柑 」 或 「 桔 」 , 但 切 勿 送 「 梅 子 」 , 因 為 「 梅 」 與 「 霉 」 同 音 , 不 吉 利 。 如 果 親 友 想 生 個 男 孩 子 , 送 他 「 柿 子 」 就 最 適 合 , 因 為 「 柿 子 」 與 「 賜 子 」 諧 音 。 不 過 , 即 使 我 們 不 小 心 打 破 了 東 西 , 也 不 必 擔 心 , 只 要 說 聲 「 歲 歲 ( 碎 碎 ) 平 安 」 , 就 能 逢 凶 化 吉 了 。

「三更半夜」──淺談中國古代記時法

「 三 更 半 夜 還 不 去 睡 , 只 顧 著 打 遊 戲 機 ! 」

「 玩 到 三 更 半 夜 才 回 家 ! 」

「 三 更 半 夜 , 還 把 電 視 機 的 聲 浪 弄 得 這 樣 大 , 真 是 擾 人 清 夢 ! 」

你 聽 過 類 似 的 話 嗎 ? 當 聽 到 「 三 更 半 夜 」 這 句 話 時 , 我 們 立 刻 就 明 白 對 方 是 指 夜 闌 人 靜 的 時 候 , 但 是 你 可 以 告 訴 我 「 三 更 半 夜 」 究 竟 是 指 甚 麼 時 間 嗎 ?

翻 開 字 典 , 「 三 更 」 指 晚 上 十 一 時 至 翌 日 凌 晨 一 時 , 「 半 夜 」 指 晚 上 十 二 時 前 後 , 「 三 更 半 夜 」 常 泛 指 夜 深 時 份 。

怎 樣 算 出 「 三 更 」 的 確 實 時 段 呢 ? 原 來 中 國 古 代 把 黃 昏 到 次 日 清 晨 均 分 為 五 個 時 段 , 稱 為 「 五 更 」 , 每 更 長 約 兩 小 時 。 轉 換 成 現 代 時 制 , 「 五 更 」 時 間 大 概 如 下 :

「 一 更 」 ( 又 稱 「 初 更 」) : 19:00-21:00
「 二 更 」 : 21:00-23:00
「 三 更 」 : 23:00-1:00
「 四 更 」 : 1:00-3:00
「 五 更 」 : 3:00-5:00

每 到 一 個 更 次 , 巡 夜 的 人 便 敲 鑼 擊 梆 以 報 時 , 這 就 是 我 們 看 古 裝 電 視 劇 集 時 , 常 常 聽 到 的 「 打 更 」 。

順 帶 一 提 , 中 國 古 代 以 干 支 紀 時 , 把 一 晝 夜 均 分 為 十 二 時 辰 , 以 十 二 地 支 配 名 。 轉 換 成 現 代 時 制 , 「 十 二 時 辰 」 所 指 時 間 大 概 如 下 :

「 子 」 時 : 23:00-1:00
「 丑 」 時 : 1:00-3:00
「 寅 」 時 : 3:00-5:00
「 卯 」 時 : 5:00-7:00
「 辰 」 時 : 7:00-9:00
「 巳 」 時 : 9:00-11:00
「 午 」 時 : 11:00-13:00
「 未 」 時 : 13:00-15:00
「 申 」 時 : 15:00-17:00
「 酉 」 時 : 17:00-19:00
「 戌 」 時 : 19:00-21:00
「 亥 」 時 : 21:00-23:00

認 識 了 古 代 的 記 時 方 法 , 下 次 閱 讀 古 籍 時 , 要 是 文 中 提 到 「 二 更 」 、 「 辰 時 」 等 , 你 便 可 以 把 它 們 轉 換 成 現 代 時 制 , 這 對 理 解 文 章 內 容 有 很 大 幫 助 呢 !

現 在 考 考 你 , 《 紅 樓 夢 》 第 四 十 八 回 中 , 薛 寶 釵 取 笑 賈 寶 玉 道 : 「 昨 夜 嘟 嘟 噥 噥 , 直 鬧 到 五 更 天 才 睡 下 , 沒 一 頓 飯 的 工 夫 , 天 就 亮 了 。 」 你 可 以 說 出 「 五 更 」 即 現 代 時 制 中 那 一 段 時 間 嗎 ?

避諱趣談

大 家 都 知 道 , 中 國 古 代 是 奉 行 君 主 制 的 , 歷 代 君 主 都 要 維 護 自 己 至 高 無 上 的 威 權 。 要 體 現 帝 王 的 權 威 , 於 是 便 有 了 「 避 諱 」 制 度 , 就 是 避 免 直 接 說 出 或 寫 出 君 主 之 名 。 初 時 還 只 是 避 免 直 呼 其 名 , 但 到 秦 漢 以 後 避 諱 的 範 圍 便 擴 大 了 , 凡 帝 王 名 字 中 用 到 的 字 , 甚 至 是 同 音 字 , 都 不 許 使 用 。 例 如 秦 始 皇 名 「 政 」 , 「 正 月 」 的 「 正 」 就 因 讀 音 相 同 而 改 讀 「 徵 」 音 , 或 者 把 「 正 月 」 換 用 古 稱 「 瑞 月 」 。 又 如 漢 高 祖 名 「 邦 」 , 凡 需 用 到 「 邦 」 字 的 都 改 用 「 國 」 字 。 也 有 為 了 避 諱 而 一 族 人 改 姓 的 , 例 如 東 漢 時 , 有 姓 「 慶 」 的 家 族 為 避 漢 安 帝 的 父 親 劉 慶 的 名 諱 , 改 以 近 義 字 「 賀 」 為 姓 , 子 孫 沿 襲 下 來 , 稱 為 賀 氏 。 又 有 本 來 姓 「 恆 」 的 , 北 宋 時 , 為 避 宋 真 宗 趙 恆 的 名 諱 , 於 是 改 用 近 義 字 「 常 」 , 後 代 沿 襲 下 來 , 稱 為 常 氏 。

不 論 避 諱 是 否 真 的 可 以 維 護 帝 王 的 威 權 , 因 避 諱 而 鬧 出 的 笑 話 卻 的 確 不 少 。 據 說 宋 朝 時 有 一 個 州 官 , 名 叫 田 登 , 因 為 避 諱 , 連 同 音 的 「 燈 」 字 也 不 許 百 姓 使 用 , 要 用 「 火 」 字 代 替 , 所 以 「 點 燈 」 改 為 「 點 火 」 。 到 了 元 宵 節 , 按 習 俗 要 放 燈 三 天 , 結 果 官 府 的 榜 文 竟 然 寫 成 「 本 州 依 例 放 火 三 天 」 。 所 以 有 了 「 只 許 州 官 放 火 , 不 准 百 姓 點 燈 」 這 句 話 來 諷 刺 當 權 者 的 專 橫 。 還 有 一 個 笑 話 , 就 是 在 唐 之 後 的 五 代 時 期 , 有 一 個 非 常 有 權 勢 的 人 , 名 叫 馮 道 。 一 天 , 有 一 個 人 誦 讀 老 子 的 著 作 《 道 德 經 》 給 馮 道 聽 , 因 為 要 避 諱 所 以 見 到 「 道 」 字 就 只 好 說 「 不 敢 說 」 , 結 果 《 道 德 經 》 的 第 一 句 「 道 可 道 , 非 常 道 」 就 變 成 「 不 敢 說 可 不 敢 說 , 非 常 不 敢 說 」 了 。

古人的別號

古 人 的 姓 名 非 常 複 雜 , 除 了 有 姓 、 氏 、 名 、 字 之 外 , 還 有 號 。 在 這 裏 為 大 家 介 紹 幾 個 有 趣 的 古 人 別 號 。

號 是 一 種 固 定 的 別 名 , 又 稱 別 號 。 別 號 和 名 不 一 定 有 意 義 上 的 聯 繫 , 但 別 號 很 多 時 卻 與 使 用 者 的 志 趣 、 性 格 或 行 為 等 有 關 。 例 如 古 代 一 些 因 為 失 意 仕 途 而 退 隱 山 林 或 江 湖 的 文 人 , 往 往 自 取 別 號 以 表 示 自 己 的 志 向 。 他 們 的 別 號 中 常 見 的 「 居 士 」 、 「 山 人 」 就 是 為 了 表 示 他 們 鄙 視 利 祿 的 志 趣 。

大 家 有 聽 過 「 六 一 居 士 」 這 個 別 號 嗎 ? 這 是 宋 代 歐 陽 修 晚 年 為 自 己 取 的 別 號 。 「 六 一 」 所 指 的 是 甚 麼 呢 ? 原 來 他 有 藏 書 一 萬 卷 、 三 代 以 來 金 石 遺 文 一 千 卷 、 琴 一 張 、 棋 一 局 、 酒 一 壺 , 加 上 他 本 人 一 老 翁 , 共 六 個 「 一 」 , 所 以 他 自 稱 為 「 六 一 居 士 」 。

還 有 一 些 古 人 會 借 別 號 抒 發 對 故 國 的 懷 念 之 情 , 例 如 明 末 畫 家 朱 耷 , 他 在 明 亡 後 取 號 「 八 大 山 人 」 。 這 個 號 怎 樣 表 現 出 他 對 亡 國 的 悲 痛 呢 ? 大 家 只 要 把 「 八 大 」 上 下 連 寫 便 會 明 白 。 「 八 大 」 上 下 連 寫 的 形 狀 像 「 哭 」 非 哭 ﹐ 似 「 笑 」 非 笑 , 當 中 寄 寓 了 「 哭 笑 不 得 」 的 意 思 , 朱 耷 便 以 此 抒 發 自 己 對 亡 國 的 悲 憤 。

古 人 的 「 號 」 中 還 包 括 綽 號 , 也 叫 混 號 。 這 大 都 是 人 們 根 據 他 人 的 身 材 、 相 貌 、 性 格 、 行 為 等 奇 異 的 特 徵 而 給 他 人 另 起 的 「 異 名 」 , 大 都 含 有 褒 善 、 貶 惡 或 開 玩 笑 等 意 味 。 大 家 知 道 「 鳳 辣 子 」 是 誰 嗎 ? 試 翻 開 《 紅 樓 夢 》 第 三 回 ︰ 「 … … 只 見 一 群 媳 婦 丫 鬟 擁 著 一 個 麗 人 , 從 後 房 進 來 … … 黛 玉 連 忙 起 身 接 見 , 賈 母 笑 道 ︰ 『 你 不 認 得 他 ︰ 他 是 我 們 這 裏 有 名 的 一 個 『 潑 辣 貨 』 , 南 京 所 謂 『 辣 子 』 , 你 只 叫 他 『 鳳 辣 子 』 就 是 了 。 』 … … 」 這 裏 所 說 的 「 潑 辣 貨 」 、 「 鳳 辣 子 」 就 是 王 熙 鳳 。 因 為 王 熙 鳳 性 格 十 分 潑 辣 , 賈 母 便 以 她 這 種 性 格 特 徵 為 她 取 了 一 個 「 鳳 辣 子 」 的 別 號 。 這 種 因 為 性 格 獨 特 而 另 起 綽 號 的 情 況 , 在 《 水 滸 傳 》 中 還 有 很 多 例 子 。

最 後 要 說 一 個 因 為 人 的 行 為 而 取 的 綽 號 。 宋 朝 宰 相 王 珪 平 日 除 了 「 取 旨 、 領 旨 、 傳 旨 」 外 , 便 不 做 其 他 事 情 , 世 人 便 因 為 他 這 種 行 為 給 他 取 了 一 個 「 三 旨 相 公 」 的 綽 號 。

巧聯妙對──認識對聯

你 見 過 對 聯 嗎 ? 有 留 意 過 春 節 時 大 門 兩 旁 的 對 聯 嗎 ? 我 們 讀 對 聯 時 , 常 常 為 它 的 巧 妙 工 整 而 拍 案 叫 絕 。

中 國 人 遇 有 婚 嫁 喜 事 , 按 傳 統 都 會 貼 上 對 聯 。 有 一 次 , 男 家 就 貼 了 這 一 副 對 聯 :

有 水 有 田 方 有 米
添 人 添 口 又 添 丁

這 副 對 聯 有 甚 麼 特 別 呢 ?

原 來 辦 喜 事 的 男 家 姓 潘 , 女 家 姓 何 。 婚 禮 之 前 , 女 方 家 長 表 示 : 「 我 們 別 無 所 求 , 只 望 女 兒 吃 得 飽 就 好 了 。 」 而 男 家 亦 說 : 「 我 們 也 只 望 媳 婦 早 日 添 丁 , 讓 我 們 有 孫 子 可 抱 。 」 一 個 嗜 寫 對 聯 的 書 生 知 道 了 這 事 , 就 把 上 面 的 對 聯 送 給 他 們 。 這 副 對 聯 上 聯 以 「 水 」 、 「 田 」 、 「 米 」 合 成 「 潘 」 字 ; 下 聯 以 「 人 」 、 「 口 」 、 「 丁 」 合 成 「 何 」 字 。 聯 中 暗 含 兩 家 人 的 姓 氏 , 而 又 有 家 境 富 裕 、 人 丁 興 旺 的 意 思 巧 妙 之 處 , 怪 不 得 辦 喜 事 的 人 家 都 高 興 得 不 得 了 。

有 人 寫 對 聯 為 人 家 添 喜 慶 , 有 的 人 卻 是 互 相 較 量 , 鬥 嘴 一 番 。
相 傳 蘇 軾 (即 蘇 東 坡 )與 和 尚 參 寥 泛 舟 河 上 , 二 人 興 致 甚 高 , 對 起 對 聯 來 。 後 來 蘇 軾 笑 著 說 : 「 大 和 尚 , 你 看 看 那 邊 。 」 隨 即 指 著 河 邊 。 只 見 一 隻 黑 狗 正 啃 著 骨 頭 , 咬 得 咯 咯 作 響 。 參 寥 見 了 , 為 之 氣 結 , 原 來 蘇 軾 雖 然 沒 有 說 話 , 卻 暗 中 取 笑 參 寥 , 出 了 一 句 上 聯 :

狗 啃 河 上 (和 尚 )骨

參 寥 不 甘 示 弱 , 就 將 一 把 題 有 蘇 軾 詩 的 破 紙 扇 投 進 江 中 , 讓 它 隨 水 飄 流 。

蘇 軾 和 參 寥 二 人 你 看 著 我 , 我 看 著 你 , 都 不 禁 前 栽 後 仰 地 大 笑 起 來 。 原 來 , 參 寥 的 下 聯 是 :

水 流 東 坡 詩 (屍 )

兩 人 都 運 用 了 諧 音 , 開 了 對 方 一 個 玩 笑 。

好 了 , 讀 了 兩 個 有 關 對 聯 的 故 事 , 相 信 你 也 覺 得 十 分 有 趣 吧 ? 不 過 , 你 知 道 對 聯 的 基 本 條 件 嗎 ?

讓 我 們 一 起 學 習 對 聯 的 特 點 吧 。 對 聯 的 特 點 有 三 : 第 一 , 上 下 聯 字 數 要 相 等 , 這 點 很 易 理 解 。 第 二 , 上 下 聯 要 彼 此 對 仗 。 換 言 之 , 上 下 聯 中 相 同 位 置 的 詞 , 要 做 到 詞 性 相 對 ; 同 時 , 上 下 聯 的 句 子 結 構 也 要 相 對 。 這 點 較 難 理 解 , 簡 單 來 說 , 就 如 蘇 軾 和 參 寥 的 聯 , 「 狗 」 和 「 水 」 都 是 名 詞 , 詞 性 相 對 。 至 於 結 構 呢 ? 就 更 複 雜 一 點 了 。 我 們 用 蘇 軾 的 上 聯 為 例 說 明 吧 , 「 狗 啃 和 尚 骨 」 的 句 子 結 構 是 : 主 語 、 謂 語 、 賓 語 。 對 下 聯 時 , 句 子 的 結 構 必 須 相 同 。

到 第 三 點 了 , 這 也 是 最 困 難 的 一 點 。 同 學 們 , 你 知 道 漢 字 在 音 律 上 有 分 「 平 」 、 「 仄 」 嗎 ? 對 聯 的 其 中 一 個 特 點 , 就 是 兩 聯 相 同 位 置 的 字 平 仄 要 相 對 , 即 上 聯 用 平 聲 , 下 聯 就 要 用 仄 聲 (不 是 平 聲 的 字 都 屬 仄 聲 , 換 言 之 , 上 聲 、 去 聲 、 入 聲 都 是 仄 聲 )。 其 中 , 有 些 單 數 位 的 字 , 如 第 一 、 第 三 、 第 五 個 字 , 規 定 沒 有 那 麼 嚴 格 , 用 平 聲 仄 聲 均 可 。

同 學 們 , 讀 過 這 篇 文 章 , 你 明 白 了 對 聯 的 特 點 了 嗎 ? 平 時 多 看 課 外 書 , 除 了 可 以 更 詳 細 地 了 解 對 聯 的 特 點 外 , 還 能 讀 到 更 多 有 趣 又 精 妙 的 對 聯 呢 !

中國古代學校知多少

開 學 了 。 你 知 道 「 學 校 」 這 個 詞 是 甚 麼 時 候 出 現 的 嗎 ? 古 代 的 學 校 叫 甚 麼 ? 古 代 的 學 生 學 習 甚 麼 呢 ? 讓 我 們 從 四 千 多 年 前 的 夏 朝 說 起 吧 。 夏 朝 稱 學 校 為 「 校 」 , 商 朝 稱 為 「 序 」 , 周 朝 稱 為 「 庠 」 ( 粵 音 「 詳 」 ) , 在 漢 代 的 典 籍 中 則 已 有 「 學 校 」 的 名 稱 。 「 校 」 原 為 木 柵 欄 , 是 養 馬 的 地 方 , 後 演 變 成 守 獵 的 場 所 ; 「 序 」 原 為 練 習 射 箭 的 場 地 ; 「 庠 」 的 原 意 是 「 養 」 , 即 把 有 經 驗 、 有 知 識 的 老 人 養 在 一 處 , 教 導 年 青 人 。 從 這 些 名 稱 的 來 歷 , 你 大 抵 可 以 想 像 到 , 古 人 在 學 校 學 些 甚 麼 了 吧 ? 在 西 周 時 期 , 學 校 有 了 「 六 藝 」 的 課 程 , 六 藝 即 是 : 禮 、 樂 、 射 、 御 、 書 、 數 。 簡 單 來 說 , 就 是 學 道 德 、 音 樂 、 射 箭 、 駕 御 戰 車 、 識 字 、 計 算 。 你 喜 歡 學 習 古 人 的 課 程 嗎 ?